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早前以「綑綁」方式,向一名外國收藏家收購逾一千五百件、聲稱總值近十五億元的中國當代藝術品,即平均每份藝術品價值高達一百萬元,但西九管理局最後只需支付約一點七億元,令港人以為「執到寶」。不過有本地藝術家指出,即使當中估值較高的四十七件藝術品,部分市值亦可能只有數十萬元,質疑物非所值,批評選購過程「黑箱作業」、「外行領導內行」。有立法會議員亦批評這種「綑綁式」銷售安排猶如「促銷散貨」,又質疑為何只向單一收藏家購入大批藝術品,要求管理局及政府交代整個選購過程,並為有關藝術品獨立估價。
位於西九文化區的視覺藝術博物館M+預計到二○一七年才落成,但西九管理局早於去年六月已公布以「部分捐贈、部分收購」方式,向瑞士收藏家烏利‧希克(Uli Sigg)購入逾一千五百件中國當代藝術品,其中一千四百六十三件是由希克「贈送」,聲稱估值十三億元,即平均每件價值近八十八萬九千元;另外四十七件藝術品,則由管理局以一億七千七百萬元「真金白銀」買入,平均每件價值逾三百七十六萬元,當中包括內地當代藝術家張曉剛、方力鈞及艾未未等人的作品,本地藝術家作品則有白雙全及李傑。
本地著名油畫家、香港油畫研究會主席林鳴崗向本報表示,該批藝術品大部分為近十至二十年的藏品,部分藝術家知名度較低,作品可能僅值數十萬元;當中雖亦有張曉剛、方力鈞等知名度較高的藝術家,曾有油畫作品可拍賣到逾千萬元,但管理局今次購入的並非他們的代表作,價值不可相提並論。他形容該批藝術品「完全唔值一億七千幾萬」。
林鳴崗又說,管理局臨時購藏委員會的五名成員,過半數背景與文化藝術無關,「佢哋好多都係生意背景,如果有啲興趣就話做,係講唔通!」他又批評管理局購入有關藝術品前沒有諮詢本地藝術團體,認為應先透過一些獨立藝術品鑑證機構及專業人士估價。
立法會監察西九計劃聯合小組委員會主席鍾樹根,批評管理局與希克的「綑綁式」銷售安排有如「買嘢搭單促銷」:「贈送千幾件(藏品)好似清倉咁,又冇明碼實價。唔怕買貴咗,最怕買貴咗又唔係好嘢,仲要同市民講好抵」。他又質疑管理局為何只向單一收藏家購買大批藝術品,擔心會出現利益問題︰「呢個行業利益衝突可以好大,其實可以向多啲收藏家買藏品,點解淨係向一個呢?又唔講原因點解要搵佢,又冇講日後買藏品嘅路向同策略,會令人質疑點解買佢一個而唔買第二個。」鍾樹根今日會在立法會大會,就今次事件提出口頭質詢。
M+博物館行政總監李立偉接受本報查詢時強調,這種「部分捐贈、部分收購」安排是國際慣例,西九購買有關藝術品前,曾尋求一間國際知名拍賣行進行估價,最後成交價已較最初估值低,有信心該一千五百件藏品的總值遠超一點七億元。他又說,希克的藏品會在M+的專屬藝廊展出,預計會設立兩個展館,為期三年,博物館仍在採購其他藝術品,當中會包括本地作品。
記者馮惠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