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奶爸」攬嬰教吮乳

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嬰兒出生後三十分鐘內應盡快與媽媽有肌膚接觸,以刺激嬰兒吸吮母乳的本能,方便日後容易餵哺母乳。不過剛開刀分娩的媽媽不宜立即攬抱嬰兒,瑪麗醫院首推爸爸與新生嬰兒「肌膚相親」計劃,由爸爸暫代母親角色,讓嬰兒伏在爸爸胸口上。去年下半年參加計劃的嬰兒,在父親懷中除能在建議時間內發揮覓乳及吮乳本能外,更得到保溫效果,更有超過九成參與的媽媽出院時仍餵哺母乳。

瑪麗醫院是全港首間醫院推行上述計劃,於去年七至十二月推行,共有六十五對夫婦參與,是該院期內近二百七十位需要開刀分娩媽媽之四分之一。該院婦產科助產士譚靜表示,為免耽誤開刀分娩媽媽突然健康轉壞要做緊急手術,故不建議立即將嬰兒抱入懷內,反將嬰兒放入保暖箱,而媽媽分娩後因要縫針、送去產房,至少一小時後才能餵哺人奶。

提高母乳餵哺成功率

她說,「肌膚相親」計劃下由爸爸擔當與嬰兒肌膚之親的角色,從而提高母乳餵哺成功率,盡早開始母乳餵哺、穩定嬰兒出生後的心跳及呼吸,以及增加父親的自信等。該院婦產科顧問助產士劉馬家儀補充,如嬰兒出生一小時後仍未有任何學習吸吮乳頭的動作,錯過該段時間後嬰兒便會睡覺,從而減低覓乳能力。參與計劃的嬰兒第一次覓乳反射是在五至十四分鐘內,第一次吮乳反射是在十至四十九分鐘內,成效與文獻建議的時間相若。

她指計劃成效顯著,舉例一個從保暖箱取出並放回媽媽胸口上的嬰兒,需要廿分鐘才尋覓到媽媽的乳頭,相反參加計劃的嬰兒最快可立即尋覓到媽媽的乳頭。計劃同時亦提高母乳餵哺成功率,參與計劃的媽媽出院時仍餵哺全母乳的比率達九成四,整體媽媽出院時的全母乳比率僅為六成九。在六十五名參加媽媽中,十人餵哺母乳一個月,廿三人持續兩個月,十一人持續三個月,其中有三人媽媽放棄餵奶粉改為餵母乳。

為了讓爸爸安心又放心攬抱嬰兒,院方會安排爸爸挨落梳化櫈上,並教導抱B的正確姿勢,劉馬家儀說:「BB要成個身伏係爸爸度,做到肉對肉」。同類計劃在英國、美國及澳洲已很普遍,院方長遠希望能做到無論是順產、剖腹或在緊急手術下分娩,嬰兒一出生後便可放在媽媽胸口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