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導致三十九人死亡的南丫島海難中,港燈船南丫IV的船艙之間少了一道水密門,竟成了極速沉船的關鍵。澳洲造船工程專家指國際上多宗嚴重海難均與水密分艙失靈有關,水密裝置已成國際航海業界最關注的問題,但本港海事處竟沒有吸取教訓,竟讓南丫IV重蹈覆轍。他又批評南丫IV的救生衣不足夠及設計有缺陷,即使港燈現用新購入的接扣式救生衣亦容易在乘客墮海時鬆脫。他同時揶揄全世界只有香港容許船上擺放救生圈可以取代救生衣。
澳洲造船工程專家Dr. Armstrong昨繼續在調查委員會作供,再次談及南丫IV上油櫃艙及引擎房之間的「消失的水密門」一事,他說自二十世紀初鐵達尼號開始,至近年國際上的嚴重海難,包括去年意大利郵輪協和號沉沒等,都與水密分艙失靈有關,故此業界向來將水密分艙視為首要關注點,亦是維護船隻穩性安全的最低標準。
但南丫IV出現同類的錯誤,令他感到失望又驚訝,坦言:「我覺得海事處坐響辦公室計數(穩性計算)嘅人,同落去驗船嘅人之間好似無乜聯繫,兩者之間嘅溝通好少,先會由九五年到依家,都睇唔到無咗道門」。
至於南丫IV上的救生設備,他承認以香港而言,要規定如天星小輪的短程航線上每程都進行救生衣示範,是不切實際,但認為既然南丫IV在事發當晚由小輪變成遊河船,要接載非乘船常客,就應該在啟航前向乘客示範救生衣穿着。
他又批評本來的救生衣縛帶又長又亂,在危急時難以穿上,長帶亦有機會纏着椅腳構成危險,但即使港燈新購入的接扣式救生衣亦有不足之處,建議港燈要再作詳細考慮。他更指,全球只有香港容許船上的救生圈可以代替救生衣,因救生圈只能給已墮海的乘客作暫時性協助,英澳慣例更要求乘客及救生衣比例為一比一。
另外,Dr. Armstrong亦檢查過南丫IV船上的響號。他引述船長的供詞指,事發時有按掣響號,但船上沒有聽到。他發現響號的電線其實已經侵蝕,或已經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