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文憑試在即,有應屆考生焦慮愈來愈嚴重。報讀多家英國醫學院,獲面試機會,但縱通過面試,亦只屬暫取,最終須視乎中學文憑試成績。
當下要面對,一是醫學院面試,一是順利通過文憑試的信心動搖,愈想愈焦慮,更質疑報讀醫學院乃自己情願,還是滿足父母期望。吃不消之際,沒通知父母便自行到急症室求助,訴說極不開心,擔心無法自制求死的衝動,要求見精神科醫生。父母獲悉,決定把孩子交私家精神科醫生診治。診斷是焦慮、抑鬱,醫生處方抗抑鬱劑及鎮定劑。心理治療交心理學家,分析「兒時自我」與現實矛盾,再作輔導。
有效嗎?除獲權威專業意見外,全無其他效用。孩子至今仍未有適應現實、應對現實能力,在現實世界正常生活。父母准許他不參加中學文憑考試,放棄考醫學院念頭,甚至不上學。於是每天只過着認為零壓力的自選活動,如睡覺、上教會、看展覽、參加沒有考試的課程。
下一步如何?父母被指是孩子壓力來源,充滿歉疚,從此讓他自由發展?遵醫生吩咐繼續服精神科藥物?讓孩子動輒高舉「兒時自我」心結為解決問題靈丹?
脫離現實絕非解決問題、讓孩子成長的方法。可避一時卻不能避一世——這次逃避參加公開試,下次再遇困難是否再逃避?他日父母離世,是否仍把自己的焦慮、抑鬱,歸咎他們生前所施壓力?那時父母餘蔭耗盡,此永遠不長大的孩子,可能再沒錢支付精神科藥物及舞弄「兒時自我」心理學家的高昂收費!
孩子須在現實世界成長,逃避只可暫時紓緩,不可永久解決。上述孩子須從速回校上課及參加已準備多年的中學文憑試,此乃「康復治療」最重要部分,其他事情,已無關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