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兄骨髓脗合機會僅四分一

正留醫聯合醫院的胡國傑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又名粒細胞白血病,屬常見的血科疾病之一,本港每年約有一百至二百宗新症,患者平均年齡約三、四十歲,大多數成因不明,部分可能接觸輻射或進食致癌物質所致。

阿傑的主診醫生、聯合醫院血液科副顧問醫生連錫營說︰「聯合每年有廿個新症,通常都係四、五十歲,阿傑廿八歲患病,算係年輕。」阿傑去年十二月尾入院,檢查後確診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入院時情況相當嚴重,面色蒼白及貧血。他至今已留醫十日,情況穩定,正接受化療療程控制病情。

最快兩個月後動手術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一般需要在三至六個月內換骨髓。連錫營說,若阿傑親生兄長願意捐贈骨髓,他未來一個月要進行連串身體檢查,包括抽血檢驗骨髓是否脗合,以及身體狀況是否適合捐贈。若骨髓脗合,可以安排阿傑轉往瑪麗醫院進行骨髓移植,手術最快要兩、三個月後才可進行,期間仍要化療,以免病情惡化影響移植成功機會。

連錫營補充,在直系親屬中,兄弟姊妹的骨髓脗合機會有四分之一,親生父母的機會較低。若骨髓不脗合則要進行非血親捐贈,要經由紅十字會骨髓資料庫尋找合適骨髓,一般有五成機會能成功配對。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