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動脈瘤猶如計時炸彈,醫生也慨嘆非常「棘手」。香港中文大學透視微創治療基金臨床科學中心與本港七間醫院跨學科組成「神經介入科」進行首個亞洲臨床研究,從美國引入「植入式擾流器」放進有動脈瘤病變的血管內,發現有效改變血流方向,令動脈瘤閉塞及縮小,近五成六人腦動脈瘤於手術後半年內消失,且技術較傳統手術夾或彈簧圈栓塞術的創傷性低。
本港有百分之二至六人患腦動脈瘤,中大透視微創治療基金臨床科學中心總監余俊豪指,腦動脈瘤沒明顯成因及病徵,若動脈瘤破裂可致嚴重殘障及死亡,死亡率高達四成半,本港每十萬人便有十點五人因腦動脈瘤破裂致腦出血。治療腦動脈瘤最關鍵是停止供血給腫瘤,傳統使用手術夾從外夾緊動脈瘤頸部,但具創傷的風險,術後死亡率達三成。
另可選用彈簧圈栓塞術,雖創傷性低,但應用在複雜的腦動脈瘤,如用於「袋形」或「梭形」腦動脈瘤並不可行,或需配合輔助支架;縱然植入彈簧成功仍有一成半機會復發。
美國早於○八年發明「植入式擾流器」並在歐洲進行動物測試及臨床試驗,發現用作治療腦動脈瘤的效果理想。余俊豪指,擾流器由細密金屬絲編織成,從皮膚傷口經血管植入有動脈瘤病變的血管主幹內腔,可令血液流入動脈瘤的方向及速度改變,令動脈瘤縮小及閉塞。
中大聯同瑪麗、聖德肋撒及屯門醫院等七間醫院,於○八年九月至一一年九月進行亞洲首個植入式擾流器的臨床研究,當中涉及一百四十三名病人的一百七十八個動脈瘤,他們的動脈瘤直徑介乎二至五毫米。結果有百分之三點五病人因血管內產生霉素溶解血管組織,導致死亡及嚴重腦出血。其餘病人半年後動脈瘤完全閉塞率高達五成六,十八個月後更高達八成半。有關研究已刊登在醫學雜誌《放射學》。余俊豪建議日後首選植入式擾流器治療非破裂性或復發性的腦動脈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