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中央有數 榮辱不同

中共十八大之後,香港中聯辦的彭清華主任、排名第一的李剛副主任同時被調走,中央晉升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為中聯辦主任。在這前後和彭清華、李剛差不多同時調來香港的三位副主任黎桂康、周俊明、郭莉也相繼退休。中聯辦最高層呈現「大換班」局面。接下來,中央將陸續調來新的副主任輔助張曉明工作,香港中聯辦開始了新時代。

所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中聯辦出現這樣的人事大變不奇怪,尤其是在十八大召開朝廷各要員大換班、大執位的背景下,中聯辦的高層大變動更是「順理成章」。事實上,十八大後內地各省市、自治區以及中央各部委的人事大調動都和中聯辦的情況差不多。

不過,在「順理成章」、「習慣成自然」的大換班、大執位中必有許多各自不同的升沉榮辱,除了朝廷各派的政治博弈因素,還透顯出中央對一個地方、一個部門過往工作的評價,對這些地方和部門主要領導人的評價。那麼,今次香港中聯辦的高層大調整、大換班說明了甚麼呢?從政治博弈角度來看,有江系、曾慶紅和中共元老做後台的彭清華不但得到了很好的「照顧」,而且為其繼續升官、仕途向上做了破格安排。彭清華出任廣西自治區黨委書記、封疆大吏,這樣的資歷積累令他五年後的十九大上有望進入「副國級」序列,甚至進入政治局。

人事執位 李剛受挫

而只有「團派」背景的副主任李剛從有七百多萬人口的國際大都市的香港「大特區」平級調到只有幾十萬人口的「亞洲小賭城」的「小特區」澳門,這對當了十年副部級高官的他無疑是一個「打擊」。由此可見,李剛的「團派」背景在中共高層博弈中是一個「負累」。何況,在「團派」眾多高官中,李剛並非出色人物,並非胡錦濤、李克強十分看重、極力培養提拔之人,對於自己這個分量和處境,五年前中共十七大後,一度盛傳他會上調國務院港澳辦出任主任受挫,後由外交部副部長王光亞當了港澳辦主任,李剛就應該知道得七七八八了。不過,十八大的召開和人事大執位畢竟是一個「特別機會」,彭清華調走是必然之事,李剛「坐地」扶正,「順延」從二把手升為一把手是「機遇難得」的。然而,還是破滅了,李剛仕途果然蹭蹬。

除了上述政治博弈因素,今次香港中聯辦的人事大調整,也反映了中央對其工作這些年的評價。彭清華、李剛主政中聯辦期間正是曾蔭權禍港殃民七年之時。這段時期,香江輿情、正義媒體、民意民情多對曾蔭權的所作所為發出嚴正透徹的揭露和批判,盡全力阻遏曾蔭權的禍港殃民,然中聯辦做了甚麼?彭清華、李剛做了甚麼?中央恐怕是失望的,港人肯定是失望的。七年來港人對中央的信任不斷下降,漸行漸退,能說和中聯辦的工作不濟無關嗎?

平級調走 彭得扶正

對此,中央是心中有數的,彭清華可以平級調走,李剛則不夠政績、不夠水平坐地扶正,擔起一把手的大任。這些年來,香港工作可以讓中央略為滿意的,是在立法會、區議會選舉中建制派戰績不俗,多拿了席位。對此中聯辦居中指揮協調組織工作細緻紮實,這個功勞可算在彭清華領導得力上。而李剛主管的文宣,不論在選舉中還是平時爭取「人心回歸」方面則作用水皮乃至負面,影響不小,中央對此也相當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