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週」、「設計年」成為「假大空產業」!前行政長官曾蔭權爵士在任時的《施政報告》提出「六大產業」,聲稱銳意打造香港為「文化創意之都」,去年舉辦的「香港設計年」和在台灣舉行的「香港週」便是「政績」之一,惟耗資近九千萬元公帑的兩項「盛事」卻是無聲無息。有參與香港週團體不滿被安排在「騎呢」場地演出,加上檔期「撞正」台灣多項大型活動,令關注度驟減;市民對香港設計年更是陌生。藝術團體炮轟貪曾漠視文化,「成日話創意產業,講就識講,做就懶做!」
由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轄下「港台文化合作委員會」主辦、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台灣)(下稱經貿文辦)協辦的「香港週2012」,於去年十一月廿三日至十二月二日在台北舉行,內容包括八項共十九場表演、展覽和座談會。其中藝術項目《城雙成對.香港×台北舞蹈交流》邀得陳旻晶(Anthea)擔任監製,雖是「接近義工的酬勞」,但出於推廣舞蹈文化的熱忱,她欣然答允,誰知整個籌備過程「亂七八糟」。
《城雙成對》由十八位香港舞蹈家陪同二十位台灣藝術家,演出多場環境舞蹈。當局二○一一年十二月通知Anthea,她遂於數月內聯絡所有藝術家及遞交計劃書,並於去年三月獲民政事務局批出一百四十萬元資助。當時她火速預訂場地,雖然距離活動正式開展尚有大半年,惟大部分理想場地已被預留。Anthea後來從台灣朋友口中得知,在當地舉辦活動,最遲一至兩年前已要預留場地。但本港有關部門卻從未告知,令她很氣結。
情急下,Anthea向接洽的康文署文化節目組求助,對方先後提供兩個場地,分別是台北一○一大樓附近的露天廣場及中山創意基地,但兩者均令她啼笑皆非。「我哋做環境舞蹈,要配合周邊建築物而設計舞步。如果得一塊空地咩都冇,好難達到想要嘅效果。」
擾攘至去年八月,Anthea最終自行找到較偏遠,位於中山北路二段的蔡瑞月舞蹈研究社,但一千五百平方呎的表演場地,比起之前的場地面積均要小,租金又高達七萬港元,超支三倍。Anthea慨嘆:「惟有喺其他方面,好似師奶咁,慳婆仔數!」她說,原本舞蹈家各有獨立酒店房間,最終部分人被迫「共處一室」,有些更要「拍硬檔」住進台北友人家中,「如果有部門幫忙統籌,就唔會搞到咁混亂。」
「使大咗」尚屬小事,由於舞蹈家要透過場地構思特色的環境舞步,惟多月來場地選址不停變換,直至正式演出前三個月才確定,令舞蹈家的舞蹈設計又要推倒重來。Anthea埋怨:「有香港舞蹈家覺得好尷尬,唔知點同台灣拍檔解釋。」
為該活動攝影師的本港文化人陳立怡也感受到Anthea和藝術家的無奈,狠批港府辦事不力:「經貿文辦在過程中一直隱形,連最基本的提供可靠聯絡也沒做過。」此外,「香港週」另一項目《撞樂》音樂總監伍卓賢亦指,政府當初給予時間不足,導致許多理想場地被預留。他說,當局的宣傳策略未能針對台灣市場,「香港週」又撞正台灣金馬獎和當地正在舉行的「簡單生活節」等多項大型盛事,被搶去風頭。
本港藝術團體進念.二十面體也有份參與「香港週」,進念聯合藝術總監暨行政總裁胡恩威批評,推出「香港週」時間太倉卒。胡稱,各人短時間內要完成大量工作,涉事部門對文化藝術毫無認識,幫不上忙。「佢哋係勤力,但唔明白藝術家做緊乜。」胡指,美國、德國、日本、南韓以至新加坡都有真正熟悉文化事務的官員,唯獨香港欠奉。
他總結曾班子的文化政策說:「六大產業,冇人做過任何嘢,淨係識搞活動!」他建議港府設立文化參贊一職,不再由「外行領導內行」。春天舞台行政總裁高志森批評:「政府搞活動永遠一次過,無延續性,淨係諗住交到報告就算,咁點叫交流?」
民政事務局和經貿文辦發言人稱,該局負責「香港週」整體宣傳及統籌,康文署與香港電影發展局負責統籌相關展演節目,經貿文辦則負責在台北的整體宣傳工作。發言人指,「香港週」整體參與人數逾一萬二千四百人,各藝團及製作單位除獲資助節目費,門票收入撥歸相關藝團。民政事務局會透過網上專頁、手機應用程式和社交網絡等發放「香港週」的訊息。
文:林偉軒
圖:關萬亨、潘嘉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