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劇烈運動時,如突然覺得心臟靜止、胸口翳悶,可能是患有心臟早搏。早搏是心律不正的一種,多是由於右心室出現異常,在兩下正常的心跳間「跳多一下」,嚴重可致心臟衰竭,甚至猝死。香港港安醫院近日引入嶄新的「立體影像技術」輔助導管消融手術,以不同角度顯示心臟跳動情況,助醫生更準確找出早搏患處,消融範圍可縮至三至四毫米,減低損害健康細胞的風險,成功率達九成,且能永遠根治該症。
港安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馮永康指出,正常心跳是心房收縮,電位傳至心室,但早搏患者的心室卻會間歇「提前收縮」,血液逆流令心臟短暫停頓,導致腦部供血不足,引起乏力、頭暈及胸悶,影響集中力,更有患者昏厥甚至猝死。他指,早搏成因成疑,或與胚胎發育異常有關,本港每百人即有一名患者,以中年男士為主,也有十五歲的年輕運動健將。
馮永康稱,輕微的早搏患者如無病徵,毋須動手術。可是,若早搏頻率高於百分之十(即每十下心跳出現一次早搏),則屬嚴重,患者多會感到「個心突然停咗」等病徵,需要求醫。他指,患者可服用藥物治療,但部分藥物或有副作用,且只能減輕徵狀,不能根治問題。較「一了百了」的療法,是進行導管消融術,以攝氏約六十度熱力的射頻,將心臟出現電流不正常的細胞消融,根治該症。
馮稱,傳統的導管消融術利用X光,以平面影像找出患處,手術需近六小時;利用新的「立體影像技術」,則可較快準確找出患處,手術時間可縮至兩小時。
現年六十八歲的陳女士(化名),四年前外遊時突覺「頭暈、心絞痛」,送院後診出患心臟早搏。起初她服藥治療,但效用不大,「行快啲都唔得,會氣促,要停低抖一分鐘先再行得」,甚至不敢外遊,嚴重影響生活。
馮永康指,陳女士的心室早搏頻率高達百分之廿五(即每十下心跳有二點五下早搏),病情十分嚴重。她去年七月接受立體影像輔助的導管消融術後,現已完全康復,笑言「游水、打羽毛球等劇烈運動都無問題」,回復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