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香港人身份認同的民調,可以做,也應該做,但不應隨隨便便做。
首先,要有清楚的目標:研究機構究竟想知道甚麼事情?並按照這個目標來設計問卷,題目愈簡單直接愈好,也不應有不必要的空間和假設。因為發問是通過電話以口頭方式進行,而且目標是全港市民,須知道普羅大眾不一定接受過高等教育,所以問題宜盡量簡單,容易理解。
此外,問卷結果會經過媒體發布,惟媒體不一定能夠完全掌握民調進行的方法,如果問卷設計得太複雜,中間又有許多不確定性,就可能出現最不理想的情況——回應的市民對問題有錯誤或者不同的理解,而傳媒在各自演繹時又加進自己主觀的看法,民調的結果自然會一再失真。
說回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對香港人身份認同的調查,最關鍵的問題是沒有講明香港人和中國人的身份有沒有必然的排斥性?即選擇回答身份是香港人時,有沒有已經表示自己「不是中國人」的含義?由此可見,問卷的設計有含糊之處。
作為第三者,本人沒有把握確定,相信選擇身份是香港人的市民,部分也會理解為「同時是中國人」。然而,媒體或外界演繹時,往往把選香港人單項的人數假設為「只承認是香港人而不承認是中國人」,因為在選項中已有「中國的香港人」和「香港的中國人」可供選擇。這樣便出現不同人對問題就會有不同理解,演繹時又再多一重分歧的最不理想情況。
如果在答案中講明「是香港人而不是中國人」,或起碼寫成「我只是香港人」,便可以掃除不必要的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