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尚未啟動,已感受到政治壓力來自四面八方。泛民主派固然嚴陣以待,磨拳擦掌;大財團則抱持靜觀其變的態度,維持適度距離;建制派的政團也需要時間調整位置,向政府爭取利益;而公務員則擔心與新班子的磨合,需時可能較長,工作量或會大增。
由於立法會不可能向新政府倡議的行政架構開綠燈,梁振英被迫無限期押後計劃,審時度勢下,甚至把首份施政報告的發表延後至明年一月,實行以時間換取空間,同時把施政重心聚焦於改善民生,以爭取民意支持。
梁振英在參選特首期間,通過與各界及民間團體的大量接觸,基本摸準民意的取向:在改善民生領域,房屋是壓倒性的;貧富懸殊則令基層市民日子難過;人口老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必須認真處理;至於年輕一代對環境與文化保育兩大議題的關注,政府也要認真回應。
在立法會的答問會上,梁振英表示會在短時期內急市民所急,比如推出可讓四十萬清貧長者得益的「長者生活津貼」;而長者醫療券的金額應該增加一倍,由現時五百元提升至一千元,估計約有七十萬長者受惠。後來結合其餘八項惠民措施,組成所謂「十大改善民生措施」,一時間頗受市民歡迎。
梁振英更公開宣示,新政府未來的施政重心,會放在房屋、扶貧、安老及環保四大民生範疇,估計施政報告會有較詳細的論述,其中房屋與土地政策,更是重中之重。新政府期望以民生改善為突破口,逐步走出政治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