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倡食油入罐須領牌

【本報訊】本港再有食油樣本被驗出含致癌物苯並(a)芘,令餐飲業界遭殃。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透露,有食肆被流傳使用「黑心油」導致生意大跌八、九成,他指現時本港無法例規定油商為食油入罐要領牌,令衞生安全「無王管」,建議政府發牌監管並為食油苯並(a)芘含量訂出安全標準。他批評港府無監察「萬年油」數量和去向,擔心有人回收提煉後再流入香港市場。

食肆遭拖累 生意大跌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及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昨舉辦講座,為業界講解管理食油安全措施,數十名業界代表及食油供應商出席。黃家和指,食肆是「黑心油」受害者,食環署於十三家食肆檢獲「黑心油」,但網上流傳的名單卻牽涉數百食肆,有酒樓數天內生意大跌八、九成,其餘亦跌三、四成,部分食肆改用商譽良好的食油後,生意始逐漸回升。

他說,所謂「地溝油」應稱「黑心油」,泛指在食油中混入廉價劣質油,有油商在廿多元一斤的花生油中,溝入七、八元一斤的豆油或菜油降低成本,由於售價較低,業界可能知情,只是溝油不等於「食完有事」。有食肆透露,「黑心油」較正常便宜約一成,常有油商兜售,惟雜質太多致食物「炸唔起」,故未有光顧。

黃家和又指,現時食油廠房毋須領牌,即可將食油「大桶入細罐」及包裝,很多個體戶自行生產食油,甚至無加上成分標籤,生產程序「無王管」,衞生成疑。他建議港府除訂立發牌制度,亦應盡快化驗所有市面食油,將結果公布,釋除公眾疑慮。他又透露,港府兩年前曾提出與內地政府合作,為進口食品設立「兩地互認」檢測認證制度,惟至今未落實。

食油供應商南順香港集團代表趙國邦指,苯並(a)芘只是食油問題其中一環,建議政府「從源頭着手」,就食油的整個生產及包裝過程訂立檢測標準並發牌規管。此外,有食肆代表會上關注「萬年油」去向,黃家和指港府對「萬年油」的回收量及去向皆無監察,建議政府盡快立例監管。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