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提高地積比阻力大

政府弱勢,管治權威不足,特首即使對施政有抱負,要推動起來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何況整個領導團隊的能力也備受外界質疑,未來前進之路肯定崎嶇不平,梁振英的首份施政報告因而倍受注目,所揭示的方向及某些中短期措施能否落實,將影響民意的支持度。

梁振英出席電台節目,為房屋政策這個重中之重的議題,就政府的立場辯解,受到業界及市民關注。未來龐大的公共房屋需求,土地供應是否足夠,地從何來,以至建設速度,均為輿論的焦點。

土地供應緊絀,短期內情況難有明顯改善,因此提高興建量的地積比率,會是重要出路。特首表示,地積比率可適度提高,卻不能大幅度,以免影響環境,可說符合「穩中求變、適度有為」的施政哲學。

問題是,從行政程序的層次講,一切有規有矩,並非官員說了算。即如特首指出,提高地積比率,要修改分區規劃大綱圖,過程需時至少一年,而諮詢過程中,地區反對的聲音卻是愈益高漲,市民對建公屋及居屋,能否「本着一家人的心」,作出讓步和犧牲,或許非常重要。

提高地積比率,要獲得持份者的支持,通過讓步妥協達致共識極不容易,尤其是維權意識上升;而規劃過程冗長,乃不爭的事實,但加以壓縮,卻談何容易。調整規劃程序,需修改《城規條例》,難度極高,會觸動發展商及財團的神經線,除非政府管治權威高,且獲得主流民意的強大支持,否則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