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望也不能望

前中區政府合署西座和何東花園兩個建築,一拆一留,箇中原由,值得關心香港保育發展的人士思考。

如果事涉政府物業,還較容易商量妥協,問題主要是犧牲社會的潛在發展價值,一得一失,我們可以仔細衡量。政府最終願意在西座方面妥協,最主要的代價在接受範圍之內,那就是西座拆卸再發展和保留下來相差的樓面面積以及其賣出的經濟收入。這與之前引起爭議的皇后碼頭不同,皇后碼頭的保留會影響整個中環臨海的規劃,付出的代價大得多,而西座的歷史意義也遠比皇后碼頭為高。

至於何東花園則是私人物業,所以不能只由政府自己計數,業主也有自己的一盤數。若然業主堅持不肯協調折中,政府很難用強制性手段強迫業主接受,就算政府願打官司,之後動輒要賠上數十億元,而且也是維持現狀,仍然是現時業主的私人住宅,而不能變成另一個景賢里或甘棠第。

外國也有類似經驗,即政府出資賠償甚至維修有歷史價值的建築,以保留原貌,但業權仍歸原業主,新加坡政府便用這個措施去保留一些原有南洋風味的三、四層舊民房。這種保育方法,令一個小區可以維持舊有歷史面貌。

反觀何東花園位處山頂一片隱蔽山林之中,外人根本無法察覺其存在,就算政府樂意賠償並維持原貌,外人也是望也不能望,那花園就不是屬於平民生活之中。用時下流行用語,花園就不是「集體回憶」。加上耗用公帑可能高達七十億元,卻連望都不能望,這個代價實在太高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