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選舉時,選梁振英而不是唐英年,不是因為梁振英是最理想的特首,而是唐英年當選會是災難:他缺乏才幹,將會給既得利益者予取予攜。我在本欄的討論,便一直把梁唐之爭看作是大財團與中產專業人士之爭。
梁振英有不少缺點,選梁不選唐是兩害相權選其輕者。梁以弱勢戰勝唐英年,其中有不少社會人士參與,不是作為「梁粉」或為梁服務,而是參與評價唐梁,公開討論唐梁所代表的勢力,以及唐勝梁敗的社會政治經濟後果。在大時代的形勢裏,個人有一定作用,但形勢比人強,不是梁個人勤力(或所謂其不誠信),不是「梁粉」努力,而是大勢所趨,在曾蔭權七年亂政後不得不如此。
因此,我對梁振英有期望,但沒有幻想。香港即使民主不足,民智開得不夠,卻已不是帝王將相的封建時代。香港的命運靠社會大眾,而非明君聖主的個人作用。梁振英上台後,他的施政作用、施政內容,我們都應指指點點肆意批評,因為我們不能相信他個人和他的班子,只能相信社會的監督和參與。
然而,批評、監督梁振英政府,不等於像一些人那樣,目的在於趕梁下台,讓唐英年一類人物上台,或藉攻梁來表現自己的政治作為,爭名沽利。批評、監督的目的是要梁政府做好工作,故在梁僭建問題上,即使證明梁的誠信不高,亦不減我們支持他的政府依法施政,而且會更為迫切積極地催逼他的政府撥亂反正,把過往的施政錯誤扭轉。這屬根本性政治原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