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丙肝)可引致肝癌,但容易被忽略,衞生署資料顯示,每二百名香港人中,就有一名丙型肝炎帶菌者。腸胃肝臟科醫生指出,現時沒有疫苗預防丙型肝炎,市民一旦受感染,肝臟就會發炎,除食欲不振、嘔吐和黃疸徵狀外,部分患者更會出現免疫系統問題,例如血管發炎、蕁麻疹(俗稱風瘌)和腎衰竭,最終引致肝硬化和肝癌,帶菌者患肝癌機會,更較一般人高逾十五倍,市民若出現這些病徵,就要及早求醫和驗血。
丙肝病毒分為六大類型,本港六成患者感染的病毒屬於第一型,其餘屬於第二或第三型。私人執業的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胡興正指出,一型丙肝較難治療,需要驗血檢驗病毒基因(RNA),確定病毒的活躍程度和所屬型號,再使用合適藥物治療。他表示,丙肝患者殺傷力大,不能接種疫苗預防,若體內帶有丙肝抗體,即顯示肝臟會逐漸受病毒破壞;約八成丙肝患者毫無徵狀,少數會出現疲勞、嘔吐、食欲不振、消瘦和黃疸等徵狀,而該病也會影響免疫系統,令患者出現血管問題,例如面部或胸部出現像蜘蛛網狀般血管,亦有病人身體出現風瘌或手指頭腫脹等,市民需要留意。
本港紅十字會自九一年七月起對市民捐出的血液進行丙肝病毒檢驗,胡興正提醒市民,在此日期前曾接受輸血、以洗血方式洗腎、紋身或共用針筒吸毒的人士宜主動接受檢查,若發現感染丙肝,就要及早接受治療。現時治療丙肝藥物是服食利巴韋林和注射長效干擾素,以抑制病毒複製和增強免疫功能,但治療一型丙肝的治愈率只有四至五成。胡興正表示,現時歐美使用蛋白酶抑制劑(PI),配合上述兩種藥物服用,治愈率高達七成,但該藥最快明年才在港完成註冊程序,病人用藥需要個別向衞生署申請。
五十九歲的周先生今年八月出現腹脹和食欲不振,兩個月內瘦十磅,以為患腸癌求診,但經檢查確定為一型丙肝引致肝硬化和早期肝癌,肝腫瘤經射頻治療清除後,目前接受PI治療,避免肝硬化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