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新界東北發展創新

新界東北規劃開發的爭議,撇除為博取更多收地賠償的假言假行,主要是開發土地興建住宅與農田的矛盾。

要解決這個矛盾並不難,關鍵是不能墨守成規,要有所創新。但創新不等於等待天才發明,國際上有不少創新例子可供香港參考、移用或倣效。

一個方法是利用地下空間。在日本東京新宿及其他主要中心站區,都大規模地利用地下空間,形成龐大的地下商場和街道網絡。早在七八十年代,歐美亦有個別建築例子,把建築物埋在地下,地面廣鋪植被,組成公園。從工程技術而言,這些都是成熟技術,沒有風險。成本則從土地二次開發來看,效益不成問題。

在古洞等地區,政府可先劃定哪些農田需保留作有機環保耕作,在這些劃定農田的周邊,便可按地積比興建住宅區。但住宅區的建築伸延地下三四層,在農田底下用通道連接,甚至形成農田下的地下廣場,供零售或其他服務用途,後者如圖書館、診所、政府服務的郵政、政府辦事處等,低層則作停車場或預留將來鐵路伸延接駁的空間。

由於政府原來的規劃是低密度,加上地下三四層,商住並用,利用率大大提高,地面還可保留耕作和廣大的植被,土地利用多元化,土地的單位面積價值可望提高。在地下開發,只要設計適當,能源消耗會減少。政府與香港社會可藉這個機會在新界東北,從城市設計、建築節能以至保留農田方面,就真正的有機發展等進行試驗,提早走都市可持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