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芳葵富路與興芳路交界屬區內交通樞紐,每日繁忙時間人流與車不絕,當局為此於多年前已興建行人天橋方便市民橫過馬路。不過,運輸署早前卻以天橋擠擁為由,再耗資逾百萬元於行人天橋下增設四段行人過路處分流行人,不但被指令交通亂上加亂,更因過路處設計存在盲點而令意外風險大增。區議員要求當局改善現有過路處盲點,減低傷亡風險。
運輸署近日增設的四段行人過路處,其實早在九二年前已經存在,由於路面交通意外頻仍,故自從橫跨葵富路與興芳路及連接葵涌廣場的行人天橋落成後,行人過路處已被取消,所有行人只能以行人天橋過路。
不過,運輸署近日卻以天橋行流繁忙為由,竟再耗資一百四十萬元重新興建行人過路處,被指大有花費公帑「還原基本步」之嫌。
然而,再度興建的行人過路處竟被發現設計不善,令居民與駕駛者均怨聲載道。不時行經上址的劉先生指興芳路交通流量偏高,繁忙時間等候落客的巴士經常製造塞車場景,行人須「捐車罅」橫過馬路,「點解條路取消咗咁多年,依家又再走轉頭,叫人唔好用天橋要行番地面?」
駕駛者陳先生則說,葵富路左轉興芳路(青葵交匯處方向)的一段行人過路處設於彎角位置,存在視線盲點,「唔知點解咁設計,啲行人又成日亂過馬路,司機揸車撞到人又係告個司機,唔通負責設計嘅運輸署冇責任咩?」陳不滿當局興建前缺乏全面規劃,無端製造道路陷阱。
運輸署發言人承認,上址行人過路處於九二年取消,行人必須以行人天橋橫跨葵富路與興芳路。不過,隨着人口增加及港鐵葵芳站周邊地段持續發展,使用行人天橋人數不斷增長,繁忙時間行人天橋擁擠,該署遂決定增設行人過路處,以分流前往附近巴士站、專線小巴站及港鐵站的行人。
發言人又強調,在落實改善工程前,已透過民政事務署諮詢相關地區人士意見。根據記錄,上址過去三年曾發生三宗有人受傷的輕微交通意外,其中一宗涉及行人。
「起行人過路處係有需要,但係咪有需要咁倉卒?」葵青區區議員梁志成指出,行人過路處處於彎角,存在視線盲點,直指位置尚有改善空間,以減低意外風險。
身兼葵青區區議員的立法會議員梁耀忠則直指,上址交通秩序混亂,認為除調整行人過路處位置外,巴士、小巴、的士站位置亦需遷移。
記者:徐少琴、馮國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