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報揭發前特首曾蔭權爵士貪到盡引起社會極度關注,末代高考報告指連不少考生在應考英文科寫作考卷時,亦不忘引用貪曾個案作例子,印證誠實及廉潔的重要性,令其作文更具說服力,評卷員亦認同該例子的引用。不過,高考生的中文水平卻令人憂慮,有考生不知宋朝文學家蘇軾是誰,竟把蘇軾寫成「蘇車式」,最離奇的是把名人名字前後的字也一併抄入或刪減,韓愈變「韓愈曾」、曹雪芹抄成「曹雪」,評卷員慨嘆考生中國歷史文化知識貧乏,是中學教育最需要正視的問題。
高考英文科寫作考卷其中一條題目要求考生向校園報章投稿,闡述學生會會長需擁有的特質及條件,並解釋他們認為有關特質的重要性,全港總共有三成四的考生選擇作答這條題目,當中不少考生引述曾蔭權在位期間,多次外訪時動用龐大公帑及「貪到盡」作例子,說明一個領袖需具備誠實及廉潔的特質;有考生亦引用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僭建居所地庫作事例,加強說服力,評卷員認為上述例子均合適,有助「加分」。
至於高考生在中國語文及文化科的表現,卻令評卷員大感錯愕,直言蘇軾、韓愈、杜甫等古人鼎鼎大名,中學程度的學生理應認識,但考生卻有眼不識泰山,在閱讀理解考卷中,只需搬字過紙照抄也抄錯,把陶潛寫成「淘潛」、杜甫變作「社甫」,成因固然與考試時間緊迫、忙中有錯有關,但亦說明考生文學基礎薄弱,需盡快改善情況才能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