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政府掌握民意與輿論

政府堅持「長者生活津貼」方案合情合理,乃急長者所急,雖然出師不利,被立法會議員一招「中止待續」而叫停撥款審議,卻毫不退讓,去信財委會主席,促請運用酌情權於明天加開會議審批。

如無意外,方案再次上會的機會頗大,但能否在短時間內通過審議,難度極高。激進派可能祭出拉布手段,阻礙進程,迫使政府延至十一月才有望過關,不惜付出政治代價,被長者與輿論抨擊也在所不計。

估計政府應該夠票,尤其是民建聯轉軚,傾向「先通過後爭取」,好讓貧窮長者不會失去一個月的長津,然後通過持續談判,迫使政府在資產上限方面由現時十八萬六千元放寬至三十萬元。相信在建制派的集體護航下,長津有望最終取得財委會的綠燈。

泛民主派內部意見分歧,最大的共通點是,政府應該與民共議全民退休保障;至於取消資產審查,除了工黨及走基層路線的小黨派堅持之外,民主黨與公民黨並非沒有讓步空間,兩黨受制於主流民意及輿論的壓力,不會去得太盡。

事實上,政府採取強硬的「三不原則」,逼立法會盡快討論通過,從議員的角度看,確予人有不尊重議會監察權的感覺,以至不少建制派議員,也難以接受。

不過, 議員除了要考慮尊嚴之外,也明白把長津以及全民退休保障綑綁一起,在政治上行不通,讓貧窮長者盡快獲益,才是民意的主流。政府掌握了「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