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長津成施政重頭戲

新政府施政的重頭戲─—「長者生活津貼」,將於明天交由立法會財委會審議,期望過關後,可讓約四十萬長者每月獲取二千二百元的「特惠生果金」,以改善生活質素。問題是,長津是否夠票取得綠燈?

政府取態罕有地強硬,完全沒有讓步空間,與政府一貫的做法大異其趣。特首梁振英早前於立法會闡述施政理念時表示,將以「三不」應對來自議會的挑戰:不取消申報制度、不修改資產上限和不撤回方案。政府擺出一派硬闖的姿態,端的是許勝不許敗。

政府強調長津並非一次性派糖,而是長期承擔,財政上的可持續性不得不小心考慮,因此資產申報的機制不能免,倘若七十歲以上的長者皆可獲發每月二千二百元,在現行低稅制的條件下,根本不可行。

平心而論,六千六百元的入息上限,社會可以接受。工資、退休金加上其他收入,倘若長者有自住物業,毋須繳納租金,生活質素是可以的,最大的爭議當在資產申報。

十八萬六千的資產上限應該適度放寬,因為所訂的金額實在太少,一般長者的終身積蓄與資產,非常容易超過政府規定的上限。老一輩積穀防饑的觀念牢固,尤其是醫療費用十分昂貴,打一支骨針鎮痛要上千元,還有骨灰龕也所費不菲,放寬上限勢所難免。

長津有可討論的空間,細節上也需要有詳細的說明。能否闖過立法會這一關,民建聯、工聯會及自由黨的取態,至為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