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不要隨便殺校

香港人口加速老化,必然導致入學年齡的人數減少。過往是小學問題,現在是人口結構推移,短缺的情況正出現在中學。從殖民地政府開始,特區政府的策略是簡單而粗暴的「殺校」。學校收生人數不足便要關閉,這樣做的目的或後果是減省政府財政支出,純粹的機械化操作,按本子辦事,屬典型的官僚主義。在殺校的過程,這些官僚從來不去思考究竟學生人數不足,是絕對性的不足抑或是特定政策產生出來的人為結果。

關鍵之處是香港的中小學教育是應該小班教學,抑或大班教學?涉及的標準是甚麼方法更符合教育政策、教育目標?從國際和本地經驗看,小班教學優勝於大班教學屬毫無疑問的事實。政府官僚也不敢公然否定小班教學的優越性,而是支吾地以財政因素來阻撓。

殺校的作用應該不只是減省今後的經常性開支,更應重視的是殺校把政府與社會(包括校長、教師、學生、學生家長、社區)在這些學校長期投入的資源與成果全然放棄,涉及的金額當在千百萬元以上。而減省經常性開支並不是因為政府沒錢,只是因為政策規定每班學生人數要以大班為標準。假若把小班教學和相關的教學效益列為標準,這些經常性支出還應支出,且會得到比前更佳的效益,更可保存學校歷年積累下來的社會資本,這是得而不是失。

目前北區明顯出現學位不足,學生要跨區上學,這清楚地證明教育局的官僚糊塗、無能和不負責任。請不要再隨便殺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