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坊間成行成市的醫學美容廣告長期欠缺監管,香港整容外科及醫學美容醫學會批評,大多美容廣告均是誇張失實及誤導消費者,若手術失當會導致毀容、致命等嚴重後果,建議當局成立監管機構,參照外國經驗將療程分為不同風險級別,按級別規定由普通科或專科醫生處理。有美容工會亦批評,業內良莠不齊,無良者甚至聘請「髮型學徒」扮演「美容顧問」推銷美容產品,罔顧消費者權益。
整容外科及醫學美容醫學會會長金永強指,近年不少美容公司提供高創傷性及具侵入性療程,如注射肉毒桿菌、割雙眼皮手術等,風險極高,但部分僅由沒有專科經驗的普通科醫生處理,容易出錯或引致副作用,例如若透明質酸不當,可堵塞血管導致毀容,部分個案更須由專科醫生「執手尾」。
他建議參考新加坡做法,把美容療程分為不同風險,如低風險的果酸換膚、彩光美容由具經驗的普通科醫生主理;有輕微創傷性的中風險療程,如注射透明質酸、微針美容等則建議由專科醫生操作;具侵入性、風險極高的療程則應由受過訓練的整形外科或眼科專科醫生主理。未經科學實證的療程如美白針、微針注射維他命入面部等,則不應向市民提供。
香港美容健體專業人員總會主席許慧鳳坦言,部分美容院為求吸引顧客,會邀請聲稱來自韓國的整容醫生,但質素參差,曾看見一名女子原要求隆高鼻樑,最終卻因意外變成「凹凸鼻」,建議當局加強監管,設立七天冷靜期及為醫學美容清晰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