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集中政府資源打擊「水貨客」,見仁見智。事實上,內地持雙程證來港走水貨是少數,多數還是香港基層人士不辭辛苦,賺幾百元「水腳」。性質就如街邊擺攤,政府主要是管理和疏導,使其有序,不要給他人造成不便和干擾。把他們趕盡殺絕,政府只好派綜援。
香港是自由港,低稅本來是香港的優勢。為甚麼有水貨,就是賺些微差價,這不能視作為走私,兩者性質不能混淆。真正幹走私的,怎麼會看得上奶粉飲料的些微差價呢?其實,內地客熱衷於來港消費,也無非是在香港可以買便宜貨。林鄭月娥看不慣,也是可以嚴打的。因為他們買的照相機、手機、電腦等電器,還有化妝品、名貴手袋、手錶等奢侈品,按道理入內地都是要打稅的,但是他們來港自買自用部分,一般都免稅,實際上他們超買部分也不一定嚴查打稅。這種變通的做法,自然香港是得益的。
旅遊業號稱是香港四大經濟支柱之一。有學者指出,其實香港的四大支柱,金融只能使少數人就業,貿易及物流和工商業及專業服務,當下都是麻麻,如果旅遊業再受打擊,恐怕是香港的災難。
這次「十‧一」長假,內地赴港遊客仍有增加,但在港奢侈品消費額大量減少,平均消費額為港幣五千至六千元,遠低於去年。香港旅遊業議會總幹事董耀中預計,香港奢侈品銷售至少同比下降百分之十。為甚麼呢?一個原因是歐元兌換人民幣持續走低,讓不少奢侈品在歐洲買不比香港貴。另一個原因,廣州等地也愈來愈多奢侈品專賣店,價格也不比香港貴多少。香港真的要珍惜「旅遊天堂」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