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抽取「殺手細胞」

【本報訊】懷疑先後導致四名婦人細菌入血的「DC-CIK」治療,源於一種新興的癌症療法。有血液科專家指出,有關治療透過抽取患者血液,從中分離出名為「CIK細胞」的免疫淋巴細胞,經實驗室培養後增加數千倍甚或數萬倍,再輸回患者體內,以抑制腫瘤,但仍屬於實驗性治療。專家強調,培育細胞過程必須極嚴謹,一旦血液製品受污染,細菌可急速孳生,輸入人體後可短時間奪命。

染菌急速繁殖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指,現時醫學界透過分離血液內不同細胞作各種醫療用途,例如市民到紅十字會捐血,血液分離成紅血球、濃縮血小板及冷凍血漿等不同成分,供給不同需要的病人。近年有美國科學家研究「自體免疫細胞療法」,於血液內抽取俗稱「殺手細胞」的CIK細胞,經體外培養後再輸回患者體內,用作治療腎癌及黑色素瘤等癌症,但強調仍處於實驗階段。他指出,培育細胞過程需在較高溫環境進行,有利微生物孳生,一旦實驗室環境或儀器不達標,便有機會受細菌污染,並急速繁殖,「可能有數以億萬計嘅細菌,經靜脈注射直接入血。」

血液學專科醫生馬紹鈞指出,血液容易孳生細菌,分離程序必須在密封、無塵及無菌環境進行,負責人員亦需穿保護衣。國際標準訂明實驗室的空氣微粒不可超過一千粒,若過程中需打開分離機,空氣微粒更不可超過一百粒。病人若輸入受污染物質,細菌可「三十分鐘內走勻全身」。今次病人經靜脈輸注後短時間內不適,反映血液含菌量高,有可能是受金黃葡萄球菌入侵,可用廣譜抗生素治療。

整形外科及醫學美容醫學會會長金永強亦指,「DC-CIK」在外國並非主流癌症療法,亦無足夠醫學證據顯示可作美容用途。他強調,從事醫學美容的醫護人員,只應提供已經臨床證實安全及有效,並獲先進國家認可的療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