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去過兩次重慶,一次是在去年十月,薄熙來還在位上,一次是在今年五月,薄熙來已落台被調查,但兩次都問重慶市民一個問題,「你覺得薄熙來怎樣?」得到的回答也都一樣,「薄書記是個好人,他真替老百姓做事」。
重慶市民懷念薄熙來,不是做戲,他們對於薄的感情很真摯。有市民說,薄雷霆掃黑,讓重慶治安根本好轉;有市民說,薄辦實事,草根百姓住房好轉,收入提高;還有市民說,薄和市長黃奇帆配合默契,重慶經濟有聲有色,增速名列西部第一。對於薄的落台,問十個市民就有六個會回答:「那是權力鬥爭的結果,薄書記被冤枉了。」薄熙來是否冤枉,在中紀委調查結論中已有定性。薄被「雙開」並移送司法機關,說明中紀委的調查證據確鑿,他們有信心將薄案辦成鐵案。既然薄未被冤枉,而重慶市民的感受和評價又是異口同聲的讚揚,兩者落差造成的矛盾,除了說明薄本人擅長做戲和籠絡人心外,還有一個令人費解的社會現象存在,很值得思考。
上世紀七十年代,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曾發生一起銀行搶劫案。兩名歹徒在搶劫一家銀行失敗後,挾持了四位銀行職員。警方與歹徒僵持了六天,歹徒最終投降,人質獲救。期間兩名綁匪有時威脅人質,有時又表現仁慈的一面。事件發生後,四名遭挾持的職員都對歹徒很憐憫,拒絕指控這些綁匪,並為他們籌措辯護資金。人質中的一名女性竟然還愛上了一名綁匪,並與他在服刑期間訂婚。
警方對此不解,專門找來專家研究分析。心理學家解釋,人性能承受的恐懼有一條脆弱的底線。當人遇上一個兇狂的歹徒,隨時要取他的命,人質就會把生命權漸漸付託給這個兇徒。時間拖久了,每吃一口飯、喝一口水,人質都會覺得是歹徒對他的寬忍和慈悲,對於兇徒的恐懼也轉化感激,繼而變為一種崇拜,最後下意識地以為兇徒的安全就是自己的安全。這種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就叫「斯德哥爾摩精神綜合症」。
絕大多數重慶市民從沒被薄熙來威脅和虐待過,他們享受的都是薄給予的陽光雨露,將其對薄的讚揚歸為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似乎並不準確。但是,薄一手施恩於市民,另一手製造紅色恐怖,並控制訊息傳遞,卻符合了該效應的所有條件。同時,薄在重慶的施恩,屬於殺雞取卵,市民長期利益被嚴重侵犯。重慶市民被薄分割成若干個群體,大多數人感受的是陽光雨露,而小部分人遭遇的卻是紅色恐怖。被薄熙來所作所為蠱惑,重慶市民,就集體呈現出較為複雜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推而廣之,薄熙來本人的行為也有這種綜合症的特徵。他和他的父輩都屬文革受害者,但他卻對發起文革的毛澤東推崇備至,並在重慶踐行其做法,大搞個人崇拜,製造政治人格化效應。儘管薄做法的真實動機是追逐權力,但他明知毛體制落後透頂,卻仍竭盡全力地維護美化,充分說明他是故意以自己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去刻意引導重慶市民也向此靠攏,並以此營造他個人的人格魅力,彰顯他的偉岸高大。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本質特點,是被害人對加害人產生好感和依賴心。薄熙來虛偽的言行,欺騙和蒙蔽了重慶市民。遺憾的是,即使在薄的案情公布後,他們當中的一些人仍對其念茲在茲,感恩於心。醒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