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渠變身火龍徑迎中秋

中秋將至,造價二千四百萬元的大坑明渠覆蓋工程趕及完成,將原本明渠上一條一米闊的行人通道擴闊成五點五米,並命名為「火龍徑」。今年中秋大坑舞火龍亦會應景一番,火龍將由大坑經火龍徑衝出,前往維多利亞公園獻技。

渠務署高級工程師黃家樂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稱,大坑明渠覆蓋工程在○九年十一月展開,將二百五十米長的明渠變成箱形暗渠,今年八月完工。原本行人通道只得一米闊,而且有石級上上落落,出入不方便,覆蓋明渠後通道變成五點五米闊,貫通銅鑼灣道和高士威道。

二戰前建 兩矮牆保留

黃家樂坦言,工程進行期間也有街坊詢問「點解咁耐都未整好?」他解釋,工程看似簡單,但施工地點又長又窄,增加難度;而且明渠在雨季仍然發揮作用,將雨水排出海,所以四至十月都不能施工,工程需要橫跨三個旱季。

大坑明渠高士威道出入口有兩幅矮牆,黃家樂指出,動工前找顧問研究過,推斷是二次大戰前所建,而古物古蹟辦事處則指不屬歷史建築,但考慮到居民或對兩幅矮牆有感情,所以決定保留,工程前拆走,完工後重置。他說,兩幅矮牆共重五噸,要小心搬動,也是大工程。

首任特首董建華在二○○五年施政報告表示,市區內一些明渠長久以來困擾居民,經初步研究,政府已經選定十六段可以改善的明渠,分階段覆蓋,十年內完成。渠務署工程師甘乙宏說,大坑明渠正是第十四條覆蓋的市區明渠,餘下只得兩條,分別為啟德明渠將活化成啟德河,而香葉道明渠則由港鐵負責覆蓋,成為南港島線黃竹坑站。

甘乙宏表示,其實市區還有不少明渠,但有些或位處偏僻,市民未有察覺而沒有要求覆蓋。若地區人士有要求,而工程上又可行,該署會考慮覆蓋這些明渠。

記者甘銘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