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本欄對立法會選舉結果,對激進化在議會的趨勢已經有一個初步的分析,「激進」與「溫和」是相對的概念,所以,甚麼是激進,最好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有一個我們心目中定下的標準,甚麼行為和行動才算是激進?
以過去幾年的經驗,大家認為激進的行為,其實都有所收斂,或無以為繼;議會內講粗言穢語,議員自己也有所檢點,擲物掃枱,都沒有重演,這都是主流意見起了作用,故此對激進這概念,必要分清楚,這是當事人用來號召的旗幟,還是行為的真實本質?
此外,除了對激進行為的討論,也有另一種猜測,因為號稱激進的政黨得利,這對其他中間泛民的政黨政團無疑也造成壓力;一直號召激進的政黨有所擴大,其他取態較為溫和的政黨,也可能向激進的側翼靠攏,最終令到全個泛民都激進化,或者起碼是以激進為號召。
這種推論,其實並沒有科學的根據,如果走溫和中間路線的泛民政黨,真的是精打細算,理智地去制訂其政治和選舉策略,我們看不到他們有走激進路線的必要。
上周本欄已經引述中大亞太研究所最新的民調,大約有一成四的受訪者認同用激進手法去表達其政治訴求,如果把市場營銷的概念應用於選舉行為,這一成四的市民就是號稱激進政黨的顧客。而實際上,今次選舉,號稱激進的政黨的得票也是在一成四左右,這可以說明中大亞太研究所的調查相當可信,也得到驗證支持!
今次選舉結果,整個泛民陣營的得票大約是五成五,如果有一成四的選民支持激進泛民,那支持中間溫和泛民的就有四成一,就以這兩塊陣地來比較,是一成四的大,還是四成一的大?這是幼兒園的計算水平,本欄也不必給予答案。
如果把泛民這條線抽起,只是以激進和非激進來劃分,那區別就更加大,是一成四對八成六。本文之前指出,在立法會的激進行為有所收斂,就是面對了八成六的非激進主流,這些力量雖然比較沉默平靜,但始終是激進力量的六倍。
這些主流意見,要言之,構成了一道無形的壓力,這讓那些有心搞激進的議員們,也過不了關,甚至過不了自己的關。
中間溫和的泛民,仍然有四成一的陣地可守,他們不會貿貿然放棄已有的陣地,走去和激進泛民爭奪那一成四的選民,中間泛民擠進那一成四的空間,能否擠進去固然是一個疑問,當溫和泛民擠進那一成多的政治空間時,讓出的政治地盤究竟由誰替補,相信不必明言也有答案!
最後,還可以用今次超級區議會的得票去作一深入分析。
泛民在超級區議會中得票雖然比分區直選少,但主要原因是部分選民已經在傳統功能組別中投票,尤其是醫護、會計、社福以及教育等泛民主導的傳統功能界別的選民。
激進政黨號召寧投廢票也不參與超級區選,真正響應的選民只有八萬餘人。這些可以算激進的核心,這八萬人只佔全部選民的百分之二點三,佔投票人數的百分之四點四,佔泛民支持者的百分之十。溫和泛民真的要移師這個政治市場的地盤,是捨大取小,並不是明智的政治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