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派在立法會選舉取下四十三席,守住了全體七十席中的三分之二大多數。基於建制派與特區政府榮辱與共的政治倫理,這次選舉結果對梁振英政府來說,理論上應是一個喜訊,但實際上卻是一個隱患。新一屆立法會形勢複雜弔詭、不利新政府管治施政,已是政界的最大共識。
本欄在立法會選舉結束後分析,白鴿黨內相對溫和的鴿派人物失勢,可能導致黨內鷹派勢力抬頭,加上人民力量與社民連等激進力量急劇膨脹,為拉布流會等議會暴力埋下伏線,港府施政在議會遭遇的阻力勢必大增。其實,下屆立法會的議會格局不利新政府,除了來自泛民攻擊炮火增強的外憂,還有源自建制陣營防禦力量減弱的內患。
今日的建制派議員大半是過去四年的人馬,但港府已換了話事人。唐營議員是否真心跟梁振英共建「香港營」,仍是一個問號,所以,今日建制派為港府護航的城牆能否堅固如昔,變成了一大疑問。尤其是自由黨的回復強勢,不僅議席由三變五,路線溫和的劉健儀更勢將交出主席之位,極可能由黨內手段強硬之人取而代之,如此種種,均成新政府的刺背之芒。○三年廿三條立法一役,自由黨最後一刻倒戈令特區政府的推動立法兵敗如山倒,未來四年這教訓一幕會否重演?莫說梁振英政府,相信就連中央政府也沒有人能夠說得準。
議會新格局對港府的不利之處,還在於建制派力量零散,箍票困難。泛民鐵了心要跟新政府對着幹,必然事事抽秤,處處作對,可以想像,未來四年港府向立法會提交闖關的政策法案,若然沒有由建制派築起的堅實長城護航,一定淪為泛民炮灰。然而,粗略劃分之下,建制派內的黨派多達七、八個之多,功能界別議員與直選政黨對民生政策的立場又南轅北轍,港府如何斡旋協調,箍票拉票,實在考人功夫。
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