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立法會選舉結束,投票人數一百八十三萬,創了新高;投票比率百分之五十三,也創了新高。七十位議席中,建制派拿下四十三席,反對派拿下二十七席,保住了三分之一「關鍵否決權」,整個立法會版圖沒變。
最值得關注的是,反對派中的「激進派」或曰「狂躁派」聲勢大振,由上屆的三席增為四席。這一席似不「顯眼」,但背後的選票上升了十萬張!反對派的「激進派」不但被建制派和朝廷打壓最狠,而且被反對派中的其他政團拚命圍剿。然而,在兩頭擠壓下,它不但沒有被壓扁,反而膨脹了,壯大了。原因只有一個,支持「激進派」的選民正在增加,香江社會的激進、狂躁情緒正在增長,今後會有更多的反對派政客加入到「激進」、「狂躁」的行列中來,梁振英政府和北京將受到更猛烈的攻擊,整個反對派都會被「刺」激變躁。因此,新一屆立法會的版圖雖然沒有變化,但它的火藥味和殺氣會更濃,會有更多的「拳來腳往」、「打打殺殺」。
其實,以政治取向而言,說到反對派中的「激進」不僅僅是「人民力量」、「社民連」,還有「文質彬彬」的有「藍血」之稱的公民黨。這次公民黨也「戰績不俗」,港島區選票稱王。公民黨和人民力量、社民連的「政治包裝」完全不同,但在政治上的「極左偏鋒」、「極左民粹」、對北京和特區政府的「強烈敵意」卻完全一樣。因此,他們才能在兩年前「政改風波」中共同發起「五區公投」運動。而對「五區公投」和「政改」的態度,在反對派中是一個分水嶺。主張和北京「理性溝通、有商有量討論政改」的民主黨等,被視為「溫和派」,人民力量、公民黨等被視為「激進派」,前者是「叛徒」,後者是「英雄」。
這樣的「分化」在今次立法會選舉中呈現了明顯的結果,民主黨選票大跌,席位大減。人民力量、公民黨則選票大升,席位也升。這說明選民中已有更多的人不認同、不欣賞民主黨的「溫和路線」。他們覺得民主黨的「溫和路線」不足以抗拒「北京干預」,不足以監察制衡政府施政,他們把希望寄託在激進派身上。
香港選民對反對派的這種「選擇性」轉變對北京和特區政府當然不是甚麼好事,而是一個噩耗。梁振英政府今後的施政會更加困難,許多議題會更加動不動就釀成政治風波,不僅在立法會內大打出手,而且會把戰火引向社會,引向街頭,引向政府總部,引向禮賓府,引向西環,激進派最拿手的就是「發動群眾」,用民粹對抗政府。
今次立法會選舉建制派、保皇黨雖仍佔多數,大致能夠為梁振英政府「保駕護航」,但這只會是「一般情況」。當選的建制派、保皇黨議員,無論是地區直選還是功能組別,無論是有黨團背景的還是「獨立人士」,有不少和梁振英頗具「恩怨」者,還有「唐營」中人,甚至是鐵桿人物。他們完全可以在「非重大問題上」不聽北京指令。事實上,北京也不可能「事無巨細」都有指令。只要沒有北京指令,他們和梁政府「過不去」、「使絆子」、「出陰招」就沒有任何難度。面對反對派有可能更加狂躁和激進的攻擊,面對建制派、保皇黨中的「宿敵」和「異己分子」使壞,梁政府只能靠做好自己、爭取民意站穩腳跟、艱難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