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正陷入衰退的邊緣,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只有百分之一點一,經濟表現日益疲弱,若第三、四季度轉為經濟負增長,便是衰退了。
表面上,香港金融和地產旺盛,可經濟增長的支柱不在金融與地產,而是服務於內地轉口的生產性服務業。一直以來,香港的商品貿易是逆差,服務貿易為順差,後者大於前者,構成香港經濟增長的動力。以二○一○和二○一一年為例,兩年香港都有貿易順差,分別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五點四和百分之三點九,這兩年的經濟增長便明顯受惠於服務貿易的龐大順差。
今年情況已開始轉變。第一季度還有貿易順差,第二季度服務貿易出口增長滑坡,出現逆差,加上商品貿易逆差,香港的貿易逆差在第二季度便達到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六點一。幸而本地消費與投資還好,才不致直接陷入衰退。但六、七月份出口下跌,主要是佔絕大多數的轉口下跌,七月份零售消費突降。今後幾個月的趨勢應該不變,甚或進一步惡化。七月份開始,香港的經濟應踏入衰退了,相信十月公布的第三季度經濟增長不可能不是負數。
或許我們可以推諉國際市場疲軟,中國內地,特別是珠三角的加工貿易出口萎縮等,是造成香港經濟衰退的外因。但不管理由如何,衰退卻在香港經濟社會內部會產生出眾多的困難與問題,政府與社會不能不採取應對策略和措施來應付。問題是,在反國民教育、反赤化的政治裏,香港政府與社會會顧及經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