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戴碧怡報道】口服藥物的形狀與顏色都與糖果或果汁相似,兒童若誤當為「甜品」吞落肚,可致嚴重藥物中毒。屯門醫院急症科醫生統計發現,九歲以下小童中毒入急症室的個案,主要因吞下口服藥物引起,佔個案逾半數;其次因服清潔產品或洗滌劑所致。有一成二誤服口服藥物的兒童,因中毒引致重大影響需積極治療,其中四人需入住深切治療部。負責醫生認為家長應加強警覺,將藥物放在安全地方。
屯門醫院急症科醫生○六至○七年兩年間,搜集了二萬八千二百五十九宗年齡介乎○至九歲小童的急症室求診個案,當中有六十一宗屬意外中毒。
患者平均年齡兩歲半,年紀最輕者不足一歲。中毒意外中,五成二個案因吞下口服藥物所致,主要是誤服鎮痛劑或退熱止痛藥,其次為抗敏藥。而吞下清潔劑或洗滌劑的中毒個案僅佔一成四。
中毒個案可用活性碳或洗胃等方法「解毒」,輕微個案可即日出院。但統計結果發現,兒童口服藥中毒個案需住院機會高達七成半,其他中毒個案僅六成半,且有兩成四口服中毒個案需轉介至兒科病房,平均住院一點七天,較其他中毒個案長近一天。有四名兒童需入住深切治療部,包括曾因服食抗抑鬱藥、抗精神病藥及安非他命等,其中一人因服食降血糖藥致生命受威脅,需獲處方指定解毒劑。有關研究已刊登在最新一期《香港急症醫學期刊》。
負責團隊指藥物中毒個案影響可大可小,隨時「一粒致命」。認為公眾應提高警覺,將藥物放置較高位置避免兒童接觸,或用特製藥樽,預防兒童輕易扭開樽蓋取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