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課程,已經變成百分之百政治甚至是選舉議題。如何圓滿解決,不只是考驗特區政府,也考驗發起的團體,甚至全香港。
事件由一本《中國模式》的國民教育教學手冊引起,令到部分家長表態反對,香港市民重視自由,也重視子女下一代的教育,如果在香港中小學推行洗腦教育,香港所有家長都會反對,筆者本人也會反對。這種反對,是理所當然,因為洗腦是我們不能接受的行為。標籤為洗腦教育,誰會支持!
政府對於反對國民教育的意見,一直都是逐一耐心解釋。首先,是澄清那本《中國模式》小冊子的地位,既沒有官方指定的身份,也沒有必須採納的教材,且不是直接發給學生;換言之是給教師的一本參考教材,喜歡的可以用,不喜歡的可以掉進垃圾桶。所以如果在理性對話的基礎上,問題已經可以解決。
但反對國教的小組還不罷休,繼續在這個問題上糾纏。政府也一再深入詳細解釋,這些解釋都是非常有針對性,也是圍繞着洗腦這個重點而來。
首先,政府再指出,根據教育局在年初公布的德育及國民教育課程指引,已經可以很清楚解釋有關的疑問。指引強調,課程不應報喜不報憂,更不應該迴避爭議性的問題。換句話說,就是國家的成就要講,國家的挫折也可以講,這是白紙黑字寫在指引之內。學校的校長、課程主任以及負責授課的老師,也是按照這個指引去教學,那又怎會讓國民教育課程成為洗腦課程呢?整個課程內,教師是重心,如何教、怎樣教,是由教師自己決定。教師是專業人士,有其專業的判斷,若真有洗腦這一回事,也得由教師去洗,只要教師不去洗腦,那就百分之百沒有洗腦這回事。反對國民教育的人士仍然堅持洗腦之說,是不是在對教師投不信任票?
理論上,政府從課程指引、教學執行,都已經可以證明,國民教育不會是歌功頌德的洗腦課程,而老師的堅持,是對課程的最佳保證。但反國教的人士好像甚麼都聽不進耳、繼續堅持己見,也不再去爭議已經被掉進垃圾桶的《中國模式》小冊子,只是重複地說,總之我不要國民教育。這種做法是否自由開放民主社會的應有態度?
事情的發展,由最初針對內容有所偏頗的小冊子,到無論如何都不要國民教育,前者是有一定道理,但當這些疑問被解決之後,仍然堅持拒絕接受國民教育,那就是毫無道理,又或者不是害怕洗腦,而是有政治目的。這個政治目的,可能跟選舉有關,也可能跟選舉無關,而是針對國家的政體,以及一國兩制的實行。如果只是和選舉扯上關係,那在九月九日之後,還會事過境遷。但如果是針對國家體制、一國兩制的實行,又或者是中國國民身份認同,那就是香港社會一個結構性的問題,不會在選舉之後消失。
如果把香港對立在國家的前面,那就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既不是一個課程問題,也不是一個教育問題,而是關乎香港長遠利益的基本政治問題。有一本雜誌引出「去中國化」的分析,這個去中國化的動作始於陳水扁執政年代的台灣,台灣因此而付出非常沉重的代價。香港和台灣的政治現狀不同,香港已經回歸,台灣仍然分裂,去中國化的行動會有不同的表徵,但效果則是一致的,那就是跟北京中央政府會出現強大的張力,無論對中央還是對香港,都沒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