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島區的立法會選情激烈,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今次風頭稍遜於全港性的「超級區議員」角逐,但仍然是選舉的焦點所在。以游離票計算,港島排名最高,選票的流向兩至三個百分點,足以決定誰勝誰負。
歷次立法會選舉之所以看重港島區,皆因中產階層所佔比例最高,而中產的投票率在選舉中也佔較高比例,與區議會選舉基層票主導的選情不同,立法會選舉涉及全港性政策議題,吸引中產關注,中產票主導立法會選情,殆無疑問。
港島多中高級公務員及外籍人士,其價值取向明顯偏向中產。○七年民建聯前主席馬力病逝之後舉行的港島區立法會議席補選,陳方安生與葉劉淑儀競逐,中產票源起決定性作用,結果代表民主派上陣的前者勝出,具有一定的指標性作用。○八年立會選舉,港島投票率全港最高,接近五成,中產票源主導選舉結果,泛民主派取得四席,其中公民黨是大贏家,獨取兩席,建制派只得兩席,是輸家。
可惜時移世易,泛民缺乏協調,各黨派均推出名單參選,可以說得上是「亂過亂世佳人」,屬於泛民陣營的有七張名單,其中公民黨力爭贏取兩席,在票源有限的情況下,一旦配票失當,隨時「累街坊」,變作「賠了夫人又折兵」。
在比例代表制的安排下,「六四黃金律」於港島已經走樣,公民黨的戰略不易成功,兵行險着之下,泛民現有的四席有可能不保,告急牌不能亂打,過去的教訓非常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