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臂鍛煉 癱肢重生

中風患者通常會出現手腳偏癱等後遺症,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九龍醫院於○七年引入機械臂系統,透過淋花、抹窗及切菜等遊戲方式,讓病人不斷重複活動手臂,從而鍛煉上肢力量,及刺激大腦神經細胞生長,可提升物理治療效果。院方研究發現,上肢活動由輕微至嚴重受創的病人,接受機械臂鍛煉後均有明顯進步,部分人可恢復自理能力。

九龍醫院一級職業治療師陳香蘭指,患中風或其他腦神經疾病的病人,通常會有半身偏癱,若上肢無法活動,則連吃飯、梳洗、扣鈕等日常小事也無法自理。機械臂可預設多種運動模式及強度,讓病人模擬抹窗、淋花等動作,重新鍛煉手臂力量,而不斷重複動作亦有助刺激神經細胞,恢復活動記憶。

刺激腦細胞 改善動作力量

該院復康科及職業治療部,早前聯同理工大學康復治療學系進行研究,將四十八名病人按上肢剩餘功能分成三組。他們均在中風後一星期至半年內參與研究,各進行難度不同的鍛煉,三星期內接受十五節療程,每節四十五分鐘。結果發現,所有病人皆顯著進步,原本活動能力較差的病人,肩膊功能有較大提升;活動能力稍佳的病人則在前臂、手指及握力等方面有較大改善。

陳香蘭指,該院現時有兩部機械臂,每月可服務約六十名病人,病人住院期間需每日訓練,出院後則每星期回醫院訓練兩至三次。病人最好在發病後兩至三個月內開始訓練,但亦有病人出院五個月後才用機械臂,仍取得進步。她強調即使有機械臂,仍需靠職業治療師從旁指導及設計療程,病人亦需要其他訓練,故認知能力嚴重受損、無法理解指示、上肢完全喪失功能及健康不穩定的病人,皆不宜使用機械臂。

六十八歲的廖先生今年五月中風,他指當日起床時突跌倒在地無法動彈,後被送到伊利沙伯醫院,醒來後左邊身無法活動,大受打擊,「點解會變成咁?」他指中風後左手無力亦無法提起,吃飯時無法拿着碗,亦不能自行洗澡。他其後轉介至九龍醫院進行機械臂訓練,情況漸有改善,左手可握拳及數手指,也可提臂觸碰右肩。他指現時每星期仍會進行兩次機械臂訓練,家人亦有督促他平日多做復康運動。

記者陳紹恒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