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民調預測不能盡信

立法會世紀選戰逐步走向敏感期,市面氣氛尚算平靜,雖然各大政黨已經有秩序地分階段於選區人流多的位置插旗及派傳單,但總體而言,市民反應不算熱烈,政黨與參選人要努力加把勁。

有趣的是,民調正積極調研市民的取向,預測不同名單的勝算機會,為立法會選舉添上更多色彩。歷屆選舉,各主流民調不甘後人,扮演先知角色,指點江山,對選情帶來重要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民調的準確度受諸多條件限制,僅供參考,不能盡信。首先是調查的時間,臨近投票日較能反映走勢,還看樣本的數量。現時距離九月九日的投票日尚遠,預測的準確度自然較低。

從游離票(即未決定投票取向)的比例仍然偏高的角度看,選舉結果的不確定性至今依然甚高。當然,民調排名首三至四位的當選機會一般較高,殆無疑問。

今次選舉的參選名單史上最多,尤其是港島、新界西及東三個區,競爭超激烈,所謂花多眼亂,受訪者有時會搞錯參選人,電話調查的誤差度頗高。因此,民調未能反映政黨效應,知名度仍然是決定性因素。擁有鐵票的大政黨或政團,尤其是建制派的民建聯與工聯會,在民調中較難全面得到反映,令民調的準確度往往受到質疑。

有選戰經驗的參選人不會盡信民調,但會看重走勢的高與低,歸根結柢,還是要依靠自身選舉工程的有序落實,不怨天不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