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中國的通脹

去年中國政府與經濟學界熱炒通脹問題,導致政府採取銀根收緊政策以對付預期的通脹上升,很可惜對中國通脹的因素分析不足,更多的是抄襲英美經濟學教科書的所謂理論作為根據,看不到中國通脹的特殊性。

仔細分析中國這一兩年通脹成因,應該可以看到兩個主要因素。一是結構性的農產品周期因素,實際上是豬肉生產與價格的三年周期;另一是非結構性的房地產漲價因素,其中包含官商勾結、投機炒賣的泡沫成分。中國工業生產基本上屬生產能力過剩,供過於求,除了個別產品外,絕大多數都沒有價格上升的壓力,而且政府干預力大,公共服務價格不易在壟斷的條件上漲價。故此,去年的通脹是前年豬肉生產和價格周期的延續,正處於回落。房價上漲卻決定於政府願否打擊樓市泡沫。結果,中央政府強力打擊樓市泡沫,豬肉價格周期亦轉至下降軌,通脹便逐步回落。

今年七月,消費物價只增百分之一點八,今後幾個月可能會趨向通縮。七月份工業生產指數比上年同期減百分之二點九,顯然工業生產回復到中國近一、二十年的經濟常態:供過於求,價格易跌難升的階段。

經濟理論的基礎是現實的經濟經驗,英美經濟理論建基於英美的經濟歷史經驗,怎可以當作普遍真理,應用於如中國這樣幾百年不遇的經濟轉變呢?

再說,中國中央政府強調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經濟政策卻受困於英美經濟理論,頗為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