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單車賽獎牌得主李慧詩,患有先天性貧血,屬於與生俱來不能根治的病。貧血是血紅素低於正常,令血液輸送氧氣的功能打了折扣。輕微先天性貧血,對患者日常生活無不良影響。然而,參加如單車比賽的劇烈運動,卻完全是另一回事。因為,由於肌肉活動量大增,身體消耗氧氣比日常生活大得多。先天性貧血削弱血液輸送氧氣功能,令患者對由於劇烈運動突然上升的氧氣消耗較難適應,運動表現因而受限制。
何以補救?藥物對先天性貧血無效。輸血對運動員來說,等同服用違禁藥物,亦不可能。唯一補救是透過艱苦鍛煉,提升心、肺及血液循環功能,以彌補血液輸送氧氣功能之不足。舉例說,每一單位血液的輸送氧氣功能由於先天性貧血打了八折,補償可以來自提升肺部吸收氧氣的效率,心臟跳得更快,血管更暢通無阻,藉此把更多血液送往正在劇烈運動的肌肉。
單車運動員踏單車在平地以均衡速度前進,肌肉的氧氣消耗與心、肺、循環輸送來的氧氣處於平衡狀態,肌肉所需氧氣即時獲得供給,這就是「帶氧運動」。長途公路單車賽,參賽者在頗多路段是進行「帶氧運動」,表現因而較受血液輸送氧氣功能限制,患先天性貧血運動員如李慧詩,參加此類比賽較為吃虧。
相對而言,場地單車賽致勝着重衝刺及爆炸力。這些短時間突如其來的猛烈肌肉活動,屬「非帶氧運動」,運動員甚至可以閉氣衝刺十數秒的,肌肉暫時不倚靠氧氣供應。
患先天性貧血的運動員,參加此類比賽吃虧較小。但在比賽之後,復原需靠氧氣,因此患先天性貧血的運動員可能需要較長時間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