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德國工學大學制

最近在大學裏接待了一個來自德國大學的學習團。由大學教授領隊的學生是來香港及內地作實地考察。

這所大學是德國南部巴登‧符騰堡州最大的大學,有二萬多學生,其特殊處一如它的名字:Karlsruhe 州立合作大學,重點在於合作。大學屬三年制的本科課程,但三年內每三個月上課,三個月在企業工作,入學的條件是企業的學徒合約,大學與八千多個企業組成合作夥伴。學生同時是這些企業中某一個的學徒,因此,大學除了不收取學生的學費,還每月有一定的學徒薪金,三年畢業後,學生絕大部分都會找到工作。

德國以前有企業辦大學,企業與大學的關係密切。這所合作大學則把企業與大學的合作擴至所有學生,成為企業的大學,但不限於一所企業,因此中小型企業亦可參與,使學生實習的行業種類和工種變得多元化。

這樣大學的發展受限於企業的需求,不會隨意擴張,但卻不會製造出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學生學習與企業需要相配合,且依循傳統的學徒制度,每班的學生人數在三十人以下,方便教學。與美國的生產線方式製造的大眾生產方式培育大學生,德國的這個制度大異其趣,但從社會、政府、企業和學生,乃至學生家長而言,這樣的制度更為實在、不會給學生和家長製造出不切實際的幻想和沉重財務負擔。或許這樣的制度不容易製造誇耀的大學升學率,但誇耀往往帶來眾多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