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春秋:牛下女車神就是德育

怎樣教人愛香港?其實是完全不必教的,而且教也教不來,最重要的是多培訓幾個李慧詩,為香港贏得奧運獎牌,人人自然愛死了這個生於斯、長於斯的香港。

恭喜牛下女車神!賀喜港人李慧詩!土生土長的她踩出香港精神,勇奪倫敦奧運女子競輪賽銅牌!何以稱之為牛下女車神?因為小妮子長大於牛頭角下邨,屬於香港最典型的草根階層。正正因為其草根出身,廣東話不帶半點鄉音的李慧詩更加令到香港人感到自豪和驕傲。情況一如九六年為香港贏來首面奧運金牌的「風之后」李麗珊,離島長洲的出身令她備受尊敬與愛戴。

女子競輪賽的頒獎禮也出現了百感交集的有趣場景,中間的冠軍旗幟是英國,左邊的亞軍旗幟是中國,右邊的季軍旗幟是香港。三旗並舉,不禁令人發揮「養娘、親娘與孩子再次濟濟一堂」的想像力,畢竟三者關係千絲萬縷。你有必要教人一見香港特區的紫荊旗幟即感動流淚麼?沒有必要的,李慧詩患有貧血症仍然努力不懈的勵志故事已經足以感動全城,愛港指數即時火辣辣上升。

世光痞人我要說的是,身教永遠重於言教,德育及國民教育要是出動老掉牙的教條,教人如何愛國愛港甚至愛黨,最終只會徒勞無功。

一個為港爭光的牛下女車神,就是最佳的德育教材,反之為了走線而放水求敗的中國女子羽毛球組合于洋和王曉理,則是國民教育的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