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如何玩法 鬥過方知

從毛澤東時代到改革開放時代,中共高層的權力鬥爭有一個「玩法」,佔據主動位置和想整人的一方,如果想把事情搞大,想多整些政敵,就會搬出「政變之說」,「篡黨奪權」之說,「反黨集團」之說,「路線鬥爭」之說等等;如果不想把事情搞大,或沒有能力把事情搞大,就會限於「個人經濟問題」、「違紀問題」算數。當然這兩種完全不同的說法,玩法也不能全都是憑空捏造,無中生有,總要有些「證據」,有些表象,但如何操作,偏向哪一方,則是大有餘地和講究的。這就是中共高層權爭引人入勝之處,也是它的高度不確定性。

王立軍事件、薄熙來事件發生至今,真正的內情外人並不了解,中共最高層在面對這些事件時各派各人物扮演甚麼角色,採取甚麼立場,使出甚麼手段,如何把「解決問題」引向有利於自己,想達到甚麼目的等等,外人也不清楚。不過,有上述兩種說法和玩法是顯而易見的,也即有「政變之說」、「復辟文革」之說;也有「個案」之說,「違紀」之說,「經濟問題」之說。前者要把鬥爭擴大化,把水攪渾,把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把解放軍的兩位太子黨高級將領,把胡錦濤的大秘令計劃,把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劉雲山等都扯進來,混戰一場。此外,還要把這場鬥爭的「重要意義」、「歷史作用」無限放大,說是在「捍衞改革開放」、「推動政治體制改革」,擊退「文革復辟」……

後者則只是處理了王立軍、薄熙來就完事,問題的性質也完全是「個人」的罪咎,不再牽扯他人,也不用上綱上線和政治大局、國家走向「同呼吸、共命運」。至於這兩種說法、玩法誰佔上風,則要鬥過方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