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春秋:隔籬飯香 港最宜居

《經濟學人》智庫全球宜居城市指數最新調查顯示,香港喜出望外地爆冷榮膺最宜居城市。調查評比了全球七十個城市,評核方法加入城市規劃數據,形成空間調整宜居指數。該指數引入綠化面積、城市延伸、自然資產、文化資產、連接程度、孤立程度、污染程度七個新考量因素。香港在綠化面積和城市延伸均獲得高分,令排名由去年的第三十一名,一躍而摘下桂冠。

真的嗎?如果你問香港人,相信十居其九不同意,沒可能是全世界最宜居嘛,大不了勉強生活而已。所謂綠化面積得高分,意思是說香港綠油油的郊野公園近在咫尺,紐約、倫敦或者巴黎等等大都會不可能想像,優美而靜謐的山徑就在繁華而喧鬧的城市旁邊。

可是身處其中的香港人必然要說,宜居不宜居的關鍵是居住啊,郊野行山,關我屁事。在香港蝸居於劏房、籠屋或者公屋,不可能是優質生活。香港人念茲在茲購買私人樓宇,問題是樓價太高買不起,因此多年來形成愈來愈尖銳的深層次矛盾。你跟蝸居一族說,閣下身處的地方是全球最宜居的,你會得到一個不屑的表情。

其實依我說,外國人評香港事,香港人看外國事,少不免「隔籬飯香」的心態作祟,外國人羨慕香港的綠化面積,香港人羨慕外國的花園大屋。

不要忘了,香港的空氣污染問題遲遲未解決,烏煙瘴氣的天空之下,是不是最宜居大有商榷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