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優化落區勢在必行

高官落區並非新鮮事,但欲以制度化處理,則是梁振英政府首創。當然,最終會否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還言之尚早。周日將是梁班子三度落區,且看進一步優化後的實際效果,再作分析。

董建華任內高喊政府要「急市民所急,想市民所想」,且一度要求高官落區體察民情,最終變成「高大空」;曾蔭權於○七年揚言高官要走入群眾,搞開放式諮詢,除了時任發展局局長的林鄭月娥敢於前赴皇后碼頭與保育團體對話,並贏得「好打得」的稱讚外,所謂落區,最後也是不了了之。

梁振英於競選特首期間頻密落區,大受基層市民與民間團體歡迎,並喊出「全民寫政綱」的口號,結果民望節節攀升,凌駕唐英年與何俊仁。嘗過甜頭之後,梁振英認為新政府的問責團隊應該堅持落區,並逐步形成制度。

公共政策應建基於堅實的民意基礎上,不能在冷氣間閉門造車。掌握民意民情,尤其是普通市民的意見,值得高官定期落區有系統地收集;一旦政策成型後,落區游說市民支持,也是題中之義。

施政環境日趨政治化,走入群眾無可避免,既會遇到支持者,更會對碰反對者。梁班子兩度落區,支持與反對聲音均有,激進組織更視狙擊有助提升曝光率,有利於九月立法會選舉爭取支持票,司局長落區為此輩提供做騷的良機。高調落區應該告一段落,待總結經驗及為高官提供特訓後,十月立法會復會後再搞,比較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