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有抑鬱情緒,除源自學習壓力,亦可能與零用錢多寡有關。有復康服務機構調查發現,五成七中小學生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徵狀,更有兩成三人有患抑鬱症傾向,需盡快接受醫生診斷,其中四十五人屬嚴重程度。調查亦顯示,每月零用錢少於四百元的學生患抑鬱傾向,較有逾四百元的學生多五個百分點。調查機構呼籲社會正視學生情緒,勿過分催谷成績。
再生會中心去年九月至今年三月隨機抽取五間中學及一間小學進行調查,以國際認可抑鬱症狀評估問卷PHQ-9訪問一千二百六十名六至廿九歲學生。評分由○至廿七分,愈高分代表患抑鬱症風險愈高,如高於九分,便需盡快接受醫生診斷(見表)。調查發現,六成四的十五至十六歲受訪學生有抑鬱傾向,較其他年齡組別學生高約十個百分點。精神科專科醫生曹國柱估計與他們要應付公開試有關,呼籲教師及家長留意學生情緒,不要只着眼成績,亦應舉辦講座,增加學生對精神健康認識。他又估計,零用錢少而有抑鬱傾向,可能因學生無法參與群體活動有關。
末代高考生阿麗成績名列前茅,會考取得廿多分,惟中六起過分緊張成績,壓力及情緒逐漸爆發,經診斷患有嚴重焦慮症及輕度抑鬱。她說:「最嚴重嗰陣成日胃痛肚痛,頂住心口,呼吸困難,就算食咗安眠藥都會醒三次。」高考期間全身痛楚,部分科目未能完成作答,放榜成績欠佳。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陳皓宜接獲年紀最小抑鬱個案,是自我要求完美的八歲女童,她每逢考核均要求達到一百分,惟入讀新小學後表現未達要求,患上中度抑鬱。陳建議家長,若發現兒童有抑鬱傾向行為,應讓兒童參與戶外活動,如跑步及行公園等。身兼再生會名譽顧問的註冊藥劑師崔俊明表示,治療兒童方法與成人不同,如誤用成人抗抑鬱藥,可能出現自殺傾向,呼籲家長尋求專業協助。再生會昨宣布成立精神健康資源中心,為市民提供精神健康講座、病人互助小組及社工諮詢服務,查詢電話23826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