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責官員落區,與巿民面對面就民生與社會問題對話,是梁振英政府的特色。新政府上任翌日,特首、政務司司長與多位司局長分別到全港六個區聽取民意,反映新政府改善施政的誠意與決心。
首度落區,毀譽參半。七一遊行剛結束,社會上對平反六四、中央交代李旺陽死亡事件以至梁振英僭建問題涉及個人誠信備受質疑等,有強烈訴求,落區無可避免要對此作出適度回應,沉默不是正確做法。
新任局長落區,熱身不足,未能滿足個別坊眾的訴求是預期中事。新政府的領導層由一個團隊組成,司局長雖然有分工,但在落區過程中遇到巿民的貼身問題,即使不屬於自己的管轄範圍,也有責任代為轉介至合適政府部門,這應是落區的題中之義。
然而,落區對任何政府都是雙面刃。一方面,巿民直接見到高官虛心聆聽民間疾苦,感覺良好,怨氣也會消減一些,倘若問題得到解決,政府當然有分加,形象也變得正面。問題是,一旦時間長了,解決問題仍未見着落,則怨氣反而會進一步加深,高官落區只是做騷的把戲,將打擊政府的形象。
新政府應該處理好高官落區的跟進機制與回應訴求的時限,避免流於形式化;新官落區,事前要做好必要的培訓與準備,與常秘這一層的公務員也要建立默契,夥伴合作關係至關重要。長遠而言,建制派與泛民主派組織的「對話會」宜分開搞,避免兩方的支持者有如水溝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