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沙溪鎮的民工與本地人的衝突,反映中國沿海地區社會的深層次矛盾。
衝突的根源是勞資關係與社區矛盾。勞資關係反映的是利益分配問題,更重要是對勞方缺乏足夠保障,無論是職位保障乃至薪酬待遇、工作環境等,都存在不少問題。這是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錯誤,主要是執行過程出現差錯,憲法規定的工會、集體談判等制度沒有落實,勞資關係並不是規範的商品化僱傭關係,夾雜了許多不守法、不守合同、也不近情理的因素。本來近年因勞工短缺,情況已有改善,但民工的期望更高,且長年積累了許多不滿和怨恨,一有機會便容易爆發,演變成社區衝突。可見這不單是勞資糾紛。
民工在外,容易以血緣、地緣關係結合,互相幫助、保護,既反映中國農業社會的傳統因素,也顯示他們工作所在的沿海地區沒有照顧民工,公共服務未足以替代傳統鄉親所提供的協助。
相反,公共服務可能對民工有歧視,不僅服務缺乏,待遇也不平等。加上言語文化生活習慣差別,本地居民與民工形成難以融和的不同社區,且容易因誤解歧視而造成衝突。事實上,因貧富懸殊及勞資關係,本地居民歧視外來民工頗為普遍,社區衝突與勞資矛盾自然結合起來,把不同事例造成的仇恨怨憤糾纏,在社區之間形成難解的心結。
沙溪鎮的衝突是深層次矛盾終歸爆發,事件具體緣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樣解決。當局首要是疏解、平復騷亂,以爭取時間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