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每日棄置於堆填區的垃圾量高達一萬四千噸,單是廚餘已有三千二百噸,而位於新界東北、東南及新界西的堆填區,預計未來兩年陸續爆滿。環保團體狠批,曾蔭權任內無計劃亦無決心先推動源頭減廢,任內提出強佔郊野公園鄰近土地,增加堆填區面積,又企圖強建焚化爐解決垃圾問題,結果終在強烈反響下跪低。
早於七年前廖秀冬出任環境局前局長時,已開出二○○七年推行電器電子生產者責任制、○八年垃圾收費、○九年進行包裝及飲品容器回收等的時間表,但曾蔭權任內並沒有按時「交功課」,上述政策未能或未有效推行。
地球之友副環境事務經理區詠芷指出,過去七年社會回收意識提高了,但是坊間不少回收產品,例如電器電腦、慳電膽、充電池及月餅包裝等,當局都只是透過業界推行自願性回收就「當做咗」。
區詠芷指曾蔭權任內「龜速」推動廚餘回收,無助減少垃圾量。計劃中興建小蠔灣及沙嶺有機資源回收中心,最快還要兩年後陸續落成,合共僅處理五百噸廚餘,撥款更未批出,現時每日廚餘有三千二百噸,來自工商的有八百九十噸,令人質疑曾蔭權減廢的決心。「曾蔭權從未關注環保,佢眼中減廢只有焚化爐同堆填區;任內除咗首階段膠袋收費外,其他唔係仲做緊諮詢,就純做顧問報告或自願性措施,乜都留畀下屆做!」
環境局回應指,廢電器電子生產者責任計劃及擴大塑膠購物袋環保徵費計劃正進行法例草擬階段,會盡快提交立法會審議。至於垃圾收費則仍在處理公眾諮詢期間的意見,望能在本年內向立法會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