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假大空搞教育「慘業」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缺乏天然資源的香港,人才是最重要資源,但是在曾蔭權任內七年,教育政策乏善足陳,二○○九年提出發展教育產業,推動私立大學發展、校園國際化等,「假大空」構思缺乏實質支援配對,教育界形容發展私大的「蚊型」土地,連中小學面積都不如;大學沒有足夠宿位,海外生買少見少;自資學位、副學位缺乏認受性,學生寒窗多年換來一身債,狠批曾蔭權拖累教育發展,教育產業驟變「教育慘業」。

○九年的施政報告,曾蔭權聲言要發展六大優勢產業,以教育產業為首,務求令香港教育更國際化,鞏固區域教育樞紐地位,配合國家未來發展。政府開出期票指會撥地協助私立大學發展,並探討可否容許內地高中學生來港修讀課程,例如由可頒授學位的香港高等院校開辦的短期課程,以及香港非公營學校的高中課程。

三年過去,政府先後推出多幅土地讓院校競投,惟大部分地皮面積只有四千至六千平方米,連中小學面積都不如,令校舍「東一忽西一忽」,不利整體發展;當局其後在粉嶺推出十萬平方米的軍營土地,相當於四間嶺南大學的面積,但至今仍未公布由哪間院校負責發展,無助紓緩學額不足。

難吸引海外學生

城市大學關注自資學位課程關注組代表譚樂基批評,私立大學的生存和發展缺乏支援,自負盈虧的私大在資源和質素提升處於劣勢,最終被視為二流大專,難以吸引海外學生來港就讀;本港學生每年繳交巨額學費為院校償還建校貸款,政府卻無監管院校收費及質素,令學生債台高築,無助改善教學質素。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張文光亦指,政府聲言推動大學校園國際化,夢想如英美、澳洲等國家般可吸引大批海外學生升學,賺取龐大外匯收入,卻無提供足夠宿舍,即使大學可取錄百分之二十的海外學生,各大學均無法達標,當中不少海外生實為以獎學金來港的內地生,由港人「倒貼」;容許內地高中學生來港修讀課程,更是「無影無蹤」。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