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兩岸談判深水區

兩岸關係的發展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兩岸簽訂ECFA,有五、六百項的貨品可免稅通關,台灣的農漁牧也有了新的商機,期待馬英九第二任任期內,兩岸關係能夠繼續深化。但本預定在六月底舉行的海基會與海協會的陳江會,預期簽署投資保障協議與海關合作協議,如今出現了變數,以致在六月底前兩會無法如期舉行,可見兩岸談判進入深水區。

在大陸有百萬台商,大陸台商的權益應受到保障,但是台商投資保障協議卻遲遲簽不下來,依最新發展來看,會談將延期,能否在八次陳江會簽成,實攸關百萬台商與家屬人身安全保障的協議,一再延宕令台商們着急。

為何好事會多磨?因為這原本以為屬於經濟範圍的協議,實則牽涉了諸多方面的問題,如涉及警察權的動用,以及司法審判與流程的調整,實際上已經超越了「純經濟事務」的內涵,跨越了司法領域,使得協議之洽商乃困難重重。

其實投資保障協議關乎兩岸企業的相互投資,大陸企業遲遲未進入台灣,主因是保障協議未簽,法規未明白,台灣應以開放的態度來迎接兩岸對等的投資協議,開放市場可以在競爭中求進步,保護主義讓社會氛圍故步自封而沒有進步的動力。

兩岸的社會背景不同,大陸的政經環境對台商較難適應,例如大陸最近修訂刑事訴訟法,將涉及「國家安全」與「恐怖活動」的嫌犯排除在廿四小時內通知家屬,但台灣方面希望給予台商更多保障,許多台商遭不明逮捕音訊渺茫,在大陸遭拘留猶如進入黑洞,審訊不公開,事實真相難以探究,往人權的道路上前進,這些均是必須改善之處,因此兩岸的差異也就成了難以跨越的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