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卸任前夕,到立法會最後一次回應議員的質詢,在答問大會上夫子自道,指出○八年擴大問責制,引入副局長和政治助理不得法,是其民望轉差的分水嶺,坦言為此付出了代價。
曾蔭權○五年上任時,於領導特區政府提升管治水平、改善民生、促進經濟及推動政制民主化等重點施政領域,擁有相當優勢,非其前任董建華可比擬。
在中央的支持下,曾蔭權得到公務員的輸誠及巿民的信任,而且特區政府財政狀況轉趨穩健,儲備豐厚,可讓他大展拳腳,兌現他「強政勵治,福為民開」的承諾。
可惜曾蔭權志大才疏,枉稱自己為政治家,其官僚作風與思維逐步在施政過程中表露無遺,只能做到打工仔的一般水平,其政治口號「打好呢份工」,充分反映個人心態,成為輿論品評的標準。
最終中央對他的差劣表現,肯定極度失望。猶記去年末曾蔭權北上述職,中央極度關注特首選舉過後,新舊政府能否順利交接,要求他做到「萬無一失」,勢估不到這位打工仔不聽老闆的話,即使在最後階段,仍亟於享受外遊的樂趣,貫徹其「離岸特首」的本色。
最教巿民失望與憤怒的,是曾蔭權被傳媒揭發接受富豪奢華款待,挾外訪之名,行損耗公帑之實,多次住超豪總統套房,令本港多年來辛苦建立的廉潔形象,一鋪清袋,個人「衰收尾」,更令公共管治蒙羞,成為「最不受歡迎的特首」。